返还型重大疾病保险和消费型重大疾病险有何不同?
返还型重大疾病保险和消费型重大疾病险有何不同? 时间:2025-04-05 09:33:14
多年来印度一直以双反等作为贸易壁垒,试图保护国内产业。
当前,光热发电的成本是常规能源发电成本的一倍以上,电站投资成本是光伏的4倍。有观点认为,新政既然明确光热项目由地方按照情况予以支持,业内应与地方政府积极沟通,探讨可行的补贴方式,争取地方性优惠支持政策。
从业者则表示,光热发电的各条技术路线差异程度较大,目前还存在运行效率不稳定等问题。企业认为没有电价就没法做;政府又认为没有示范项目就没有参照的余地。2016年9月12日,光热电价终于公布,最终定为1.15元。光热发电仍会有一定的市场空间,这个空间很大可能存在于多能互补电站开发上。而作为新兴行业,光热发电还处于试点示范阶段,不像风电光伏已经进入平价上网,竞争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导致了光热项目补贴的戛然而止。
《意见》明确,自2020年起,新增海上风电和光热项目不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由地方按照实际情况予以支持。对于当时在全国都没有示范项目的光热产业而言,大唐的鄂尔多斯项目电价起着决定产业走向的关键作用。目前,这些项目多处在下订单或接收组件交付的过程中。
该条款为这些项目可能会因中国设备交付延迟而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提供了一定支撑,但是否可以免责,还待进一步商榷。近期,印度财政部发布通知称,由于冠状病毒在中国或任何其他国家传播造成的供应链中断将被视为自然灾害,在适当情况下可以援引不可抗力条款。标准普尔指的项目是印度于2018年7月-8月之间拍卖的3 GW太阳能项目,计划在2020年7月前完成商业运营。近日,标准普尔全球公司CRISIL Ratings表示,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出口,这可能造成印度22.4亿美元(折合约157.52亿元人民币)近3GW的太阳能项目因错过保证上线运营的期限,面临时间和成本超支的损失
随后通威发布的《高纯晶硅和太阳能业务2020-2023年发展规划》更是将通威速度提升至疯狂,规划显示,其计划在四年内将硅料产能扩张至25万吨,电池扩张至100GW。同样,在国内产能加速扩张下,海外光伏企业生存同样也将举步维艰。
据电新产业研究统计显示, 2019年除通威、协鑫、新特、大全、东方希望以外的国内其他厂商出货约7-8万吨,占比22%;2020年该部分产能有可能下降到2-3万吨,市场进一步向大公司集中。去年3月,光伏逆变器巨头阳光电源就曾推出全球最大功率的1500v组串逆变器sg225hx,将最大输出功率一举推上248kw的高峰,一起将系统度电成本降低5%以上。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加注大尺寸,无疑给市场带来信心。当前,中国硅料国产化已接近尾声,硅片、电池、组件国内生产占到全球的的比例分别达91%、71%和74%。
如果新上线的产线还是166尺寸的,后期势必会再次进行改造,而直接跨步到210尺寸,则免于折腾。数日前,中环股份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公告,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用于大尺寸硅片项目。而这些外资巨头的退出也为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市场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而年初,爱旭也宣布了其在义乌基地全球首发210尺寸5GW高效太阳能电池正式实现量产。
上年,五大厂商的合计出货量在国内占比约78%。剩者为王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共分四期实施,预计未来3-5年内逐步建成投产。2018年531新政后,补贴急剧退坡,全产业链承受沉重的降本压力,再加上当前行业全面进入竞价时代,降本增效成为整个光伏行业的主旋律。
不过,适配210尺寸的设备也同样可以生产166尺寸的产品。据韩国媒体报道,由于受到中国企业扩产对晶硅价格的影响,其生产成本远高于中国先进企业。在各方势力的合纵连横下,一个新时代正在崛起。继中环股份大力推行尺寸为210mm的夸父后,通威股份再次将这场关于尺寸的革命之战推向高潮。国内头部公司的疯狂加码加速了二、三梯队企业的退出。一位内部人士向「角马能源」介绍:对于尺寸,之前很多企业一直选择观望。
为降低非硅成本,电池企业也在尺寸上下功夫。公告显示,上述投资建设年产30GW项目计划以高效电池无人智能制造路线为主,将建设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物流仓储及相关配套设施,投资总规模为200亿元。
在龙头企业的不断碾压下,资金周转困难、更新换代能力弱、技术落后的二三线企业淘汰将持续升级。电池片领域双龙头格局已经形成。
将尺寸提高至210mm,势必要增加投资成本。该项目的产品规格将全面兼容210及以下尺寸。
不过,加注大尺寸的电池企业也有自己的考虑。不过,业内仍有所质疑,大尺寸意味着更高的破损率。考虑于此,韩华宣布正式退出多晶硅业务,并将在2021年2月前完成多晶硅部门的关闭。加大硅片尺寸无疑是大跨度提升组件功率、较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但另一行业巨头隆基却保持审慎,坚持认为166才是目前的最佳平衡点。平价上网时代到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将目光聚焦于增大硅片尺寸以期提高单位面积电池组件效率,并降低单位容量成本。
面向平价时代的光伏新征程上,战火已愈演愈烈。提速的不止是通威速度,还有光伏新时代的到来。
德国巨头瓦克、韩国龙头企业韩华同样面临债台高筑、生产减值等问题。该项目将进一步夯实了通威的龙头地位,项目全部达产后,其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产能总量将达60GW。
无疑,大尺寸的争夺战已如烈火烹油般上演,在各方势力合纵连横下,一个新时代正在崛起。加注大尺寸新掌门人谢毅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了通威速度。OCI宣布计划关闭其在韩国运营的两家太阳能级多晶硅工厂,保留第三家生产电子级多晶硅的工厂,公司将继续在马来西亚运营其太阳能级和电子级多晶硅工厂。但在大势所趋下,通威这份满含野心的公告彻底宣告了新时代的来临。
在通威宣布扩产的同时,韩国硅料巨头OCI却难捱价格和政策的双重压力,无奈宣布缩减产能。根据企业公告显示,2020年,通威和爱旭科技的产能均直奔60GW。
2月11日,通威发布《通威股份关于投资建设年产3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的公告》显示,公司与成都市金堂县人民政府签订《光伏产业基地投资协议》,将在成都市金堂县投资建设年产30GW高效太阳能电池及配套项目。如今,光伏产业上游的格局日益明朗。
硅片尺寸的增加意味着切片和拉晶所产生的成本就相应减少。而另一方面,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亦倒逼二三线企业出局。